九八小说网 > 历史穿越 > 重生之大科学家 > 九十、有人花底祝长生

九十、有人花底祝长生

    九十、有人花底祝长生
    李复几,这是一个险些被历史遗忘的名字,也是一个注定应该被人记起的名字。这位和孙元起算是小同乡的男子,1901年7月毕业于南洋公学,随即受学校派遣留学
    欧洲,在芬斯伯里学院、伦敦大学学习机械工程。1906年进入波恩皇家大学,师从凯
    同行的还有学政治的曾宗鉴、胡振平,学商圌务的赵兴昌。我们先进入国王学院学习
    英语,随后各自分开。我是到芬斯伯里学院学习机械工程,又到伦敦机械工程师研
    究所实习一年,如今再伦敦大学专习机械工程已经毕业在即。正好看到学校贴出的
    海报,说是您近期会有学术报告。我便向学校和皇家学会打听,得知您的住址。这
    次冒昧来访,打扰您的工作,实在是抱歉!“
    孙元起不以为意,摆了摆手:没事没事。我也是瞎忙乎,没什么正经事儿。那,你
    还打算继续深造么?
    李复几点点头:是的,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学。便想呈请延展两年,留在欧洲继续
    学习。现在我正在等南洋公学督办盛先生、提调兼总圌理张先生的消息。不知道他们会如何答复
    呢!“
    孙元起眨了眨眼睛:那你打算继续研究机械工程中的哪一块?李复几有些不好意思:因为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,我此时还没有考虑那么多。“那我能提个建议么?孙元起试探着问。
    李复几连忙说道:孙先生您是著名的料学家,能够得到您的指点是我的荣幸!请讲
    ,请讲。“
    孙元起细声解释道:我们中国人向来喜欢说‘学以致用’,尤其是在现在,国势颓败
    、生民凋敝,我们所学就更要注重实用性。我以前没有太注意这些,现在才发觉,正
    在改。请记住你要吸取我的前车之鉴,早些关注机械工程中对国家最具价值的部分。
    在我看来,中国与国外在机械工程方面差距最大的,就是发动机设计制造。要知道
    ,发动机是船只舰艇的心脏,关系匪浅。而我国国门就是被英法等列强的坚船利炮
    所打开的,如果不能在这面有所突破,那么我们辽阔的海疆终将归于他人。所以
    ,我建议你学习发动机的设计制造。“
    看李复几在默默地思索,孙元起又道:如果你学习发动机,并且毕业后愿意到我们
    经世大学工作,你在欧洲的学习生活经费,我们全额支付!“
    李复几思忖半天,也没有立马答应,只说回去再想想。
    过了几日,李复几再次来访,给出了一个让孙元起喜忧参半的答案:喜的是他答应
    学习发动机,多少能为未来中国机械工业和兵器工业发展,提供一些助力:忧的是
    南洋公学来信,认为他才品甚有志向学,自应展长学期方能造就成才,以备回华效
    用’,同意延期至1907年6月,年供经费10英镑。也就是说,李复几毕业后,不太可
    能到经世大学工作。
    怀着略有失落的心情,孙元起迎来了11月30日。这一天,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皮卡
    迪里的brlinge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,同时决定增选孙元起为英国皇家
    学会外籍会员。
    在接受料普利奖、戴维奖之后。孙元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,题目很简单,就叫:反物
    质。
    演说从宇宙身击线的发现说起:在去年,卢瑟福教授在运用游离室观测放身击性时发现,
    即便小心地把所有的放身击源移走。在验电器中,每立方厘米内每秒钟还是会有大约十
    对离子不断产生。如果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,那么离子的产生几乎可减
    少310。卢瑟福为此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,认为可能是某种贯穿力极强、类似于y身击
    线的某种辐身击从外面身击圌进验电器。从而激发出二次放身击性。
    今年七八月份,我在加拿大见到卢瑟福教授,他向我提到了这个问题。我的见解是
    这种身击线来自宇宙,穿越大气层后来到地球,进而影晌实验,产生游离室的电离现象。研究这种宇宙身击线,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组成,乃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。“
    在现代物展史中,宇宙身击线的研究占有一定的地位,很多新粒子都是首先在
    宇宙身击线中发现的。比如正电子、μ介子、π介子等。在高能加速器未出现以前,
    人们只有靠天然的源泉进行研究,而宇宙身击线就是理想的观测对象,它具有高能星
    、低强度的特点,很便于观测。所以它一经发现,就成为人们竞相研究的对象。
    孙元起现在所说,就是引导英国科学家放弃研究高能加速器,转而认真观测宇宙身击
    线,默默无闻地为科学发展做贡献。
    转而。孙元起又推销他的反物质观念:“现在,我们已经发现原子至少是由电子、
    中子两种微粒构成。其中电子带负电,中子不带电,也就是说,原子内肯定还有一
    种微粒带有相应的正电荷,使得整个原子保持稳定。这时候或许就会有人想。世界
    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物质,带正电、另外一种粒子带负电、再加反圌中子构
    成的呢?
    去年年末,我们中国有一位叫做张贻惠的学生首先提出了这个观点。我仔细想了很
    久,认为宇宙中应该存在这种物质。它与我们地球存在的物质相反,所以可称之为
    ‘反物质‘。物质和反物质能否共存?这是一个问题。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湮灭。
    即正负中和,质星转化巨大的能星。而且,能星应该遵循我在《光电效应:从现象
    到本质》一文中提到的质能方程“
    这纯粹是谈空说幻,台下坐着的正统科学家听到此处,已经开始31动,要不是英伦
    习俗要求他们时刻保持绅士风度,估计他们已经要退场或者发问反驳了。
    孙元起最终抛出他的诱饵:综合两个猜想,我们可以这样推论:如果宇宙存在反
    物质,那么宇宙身击线中就应该存在一定的与地球已知粒子相反的反粒子。这个推论
    能否用实验加以证明呢?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!为此,在从波士顿来伦敦的船,
    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。“
    孙元起所说的方案,就是安德逊1932年发现正电子的装置:先把云室置于磁场中,
    粒子进入云室就会根据自身带电的性质分开方向:在云室中安有几块金属板,让粒
    子穿过金属板,进而区别它的能星。经过长时间大星的观察,就能在照片中发现一
    条奇特的径迹,它与电子的径迹相似,却又具相反的方向。这,就是正电子。
    孙元起说完,台下一片寂静
    在这些科学家看来,孙元起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,所言一无是处。可是要反驳,这处
    处都是猜想的演讲,又无法用现有的知识来证明。不过好在孙元起给出了一个可以
    迅速验证的方案:如果实验没有成功,那不就表明他在乱讲么?如果能亲手戳破这
    个号称本世纪初最伟大的青年料学家的妄想,弄他一个难堪,想来也是件很有面
    子的事儿?
    于是,台下很多料学家心中跃跃欲试,只等仪式结束就回实验室准备。
    看首发无广告请到
    请分享
新书推荐: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